

gaoshengkeji@163.com

無人機在戶外作業中,強風是導致失控、墜機的首要風險。從消費級航拍機在山區遭遇陣風偏移,到工業級巡檢機在高空面對強風顛簸,抗風性能直接決定其任務成功率與安全性。而抗風性能的精準驗證,離不開專業測試設備的支撐——其中,抗風測試風墻作為能復刻極端風況的核心設備,更是無人機抗風等級測試的“關鍵戰場”。由Delta德爾塔儀器聯合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實驗室團隊、工信部電子五所賽寶低空通航實驗室研發制造的無人機抗風試驗風墻\可移動風場模擬裝置\風墻裝置,正成為解決無人機行業抗風性能測試難題的突破性技術。
一、無人機測試體系:抗風測試是戶外安全的“剛需環節”
無人機測試覆蓋飛行、結構、環境、電磁等多個維度,但抗風測試因直接關聯戶外場景實用性,成為必過的“硬核關卡”。
基礎測試為抗風性能打底:飛行性能測試(懸停精度、速度控制)確保無人機有基礎操控能力,電池充放電測試保障強風下的續航穩定性,但這些都需結合抗風測試才能形成完整安全閉環。
環境測試中抗風測試最關鍵:相比砂塵、濕熱等環境測試,抗風測試直接模擬無人機最常遭遇的“動態風險”——即便無人機能耐受高溫或沙塵,若抗風能力不足,仍無法在戶外正常作業。
抗風測試需專業設備支撐:自然風受天氣、地域限制,風速不穩定、無法精準復現極端場景,必須依賴專用設備才能實現“可控、可重復、可量化”的測試,這其中抗風測試風墻是核心。
二、抗風等級測試用設備:從“監測”到“模擬”的完整鏈條
抗風等級測試并非僅靠風墻完成,而是由“輔助監測設備+核心模擬設備”構成的體系,共同確保測試數據精準可靠。
1. 輔助監測設備:捕捉每一個細微變化
這些設備負責實時記錄測試過程中的關鍵數據,為抗風性能判定提供依據:
風速傳感器:精準監測風場風速,精度可達±0.1m/s,確保風墻輸出的風速與設定值一致,避免“實際風強不達標”導致測試失真。
無人機姿態記錄儀:通過陀螺儀、加速度計等,實時記錄無人機的滾轉角、俯仰角、偏航角,判斷其在強風下是否能保持穩定姿態(如懸停時姿態偏移需≤0.3°)。
高清高速相機:以每秒200幀的速度拍攝無人機飛行軌跡,可回溯分析其遭遇陣風時的瞬時反應,比如是否出現“瞬間側傾”后快速修正。
2. 核心模擬設備:抗風測試風墻
若說輔助設備是“眼睛”,那抗風測試風墻就是“造風的手”——它能在實驗室中構建從“微風”到“強風”的可控風場,是抗風測試的核心。


無人機風墻測試系統\無人機抗風試驗風墻\可移動風場模擬裝置\風墻裝置
(1)風墻的核心結構:3大系統協同“造風”
風墻并非簡單的“大功率風扇”,而是由多系統組成的精密設備:
氣流發生系統:由離心式風機組(功率可達50kW)、導風腔、整流網組成。風機組提供強勁氣流,導風腔引導氣流方向,整流網則將紊亂氣流“梳理”成均勻層流,避免因氣流不均導致無人機受力失衡(比如一側風強、一側風弱,讓無人機誤判抗風能力)。
風速控制系統:通過變頻器調節風機轉速,實現0.5-35m/s(相當于12級臺風)的風速調節,且支持“持續風”(固定風速持續60分鐘)、“陣風”(5秒內風速從5m/s飆升至20m/s)兩種模式,覆蓋戶外常見風況。
安全防護系統:測試區域周圍設防撞護欄與緊急停機按鈕,若無人機出現失控跡象(如姿態偏移超5°),可立即切斷風源并啟動防護網,避免無人機碰撞損壞,同時保護測試人員安全。
(2)風墻的核心優勢:解決自然風測試的“3大痛點”
相比傳統戶外自然風測試,風墻的優勢極為明顯,也是其成為主流設備的原因:
可控性強:自然風風速忽高忽低,無法固定測試條件;風墻可精準控制風速、風向,同一測試可重復10次,數據一致性高。
效率高:戶外測試需等“合適的風”,可能幾天都無法完成一次測試;風墻在實驗室隨時可用,一天可完成3-5款無人機的抗風等級測試。
安全性高:戶外強風測試中,無人機若失控可能墜落到人群或建筑;風墻測試在封閉區域內進行,風險可控。
三、風墻測試流程:4步判定無人機抗風等級
以某款農業植保無人機“抗7級風”(13.9-17.1m/s)測試為例,風墻的測試流程嚴謹且可量化:
1. 預處理:將無人機固定在風墻測試區中心,校準風速傳感器與姿態記錄儀,確保設備零誤差;同時設定測試方案——先測5級風(8.0-10.7m/s)持續30分鐘,再測7級風陣風10次(每次陣風持續10秒,間隔1分鐘)。
2. 風場啟動:啟動風墻,按方案輸出風場。持續風測試中,觀察無人機是否能保持懸停位置(偏移量需≤0.5米);陣風測試中,記錄其姿態修正時間(需≤0.2秒)。
3. 數據采集:風速傳感器實時反饋風強,姿態記錄儀記錄每一次姿態變化,高速相機捕捉飛行軌跡,所有數據同步傳輸至分析軟件。
4. 結果判定:若無人機在7級風測試中,未出現電機過載(溫度≤80℃)、姿態失控、航線偏移超1米,即判定“抗7級風”達標;若某項指標不達標,需返回優化機身結構(如加大機翼面積)或飛控算法,重新測試。
四、結語:風墻推動無人機“逆風能力”升級
隨著無人機應用場景向高空、海上、山區等復雜環境延伸,對其抗風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早期消費級無人機“抗4級風”,到如今工業級無人機“抗8級風”,這背后離不開抗風測試風墻的技術支撐。
風墻不僅是“測試設備”,更是無人機研發的“優化工具”——通過風墻模擬的極端風況,研發人員能精準找到無人機的抗風短板,比如“陣風下尾翼響應滯后”“側風時電機負載過高”,進而針對性改進。可以說,每一款能在強風中平穩作業的無人機,都經過了風墻的“千錘百煉”。